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头条 > 正文内容

中海油又一核心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

化工头条2021-01-291273
B910化工消息:

1月28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获悉,5年来,我国海洋石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以深水半潜生产平台、FPSO(浮式储卸油装置)系统总体集成技术、中心管汇等水下生产系统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从浅入深:

深水半潜平台制造实现全新突破深海,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据统计,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4%来自深海。

2014年8月,我国首个千亿级自营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横空出世,打开了一扇通往深水油气“宝藏”的大门。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早在“十二五”时期,中国海油便打造了“五型六船”深水舰队,实现了深海钻探能力从300米到3000米水深的巨大跨越,然而用于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生产装备建造仍停留在300米以内水深范围。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决定将半潜生产平台等典型深水装备制造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山东烟台交付启航,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介绍,“深海一号”能源站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可谓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十三五’期间,随着以‘深海一号’能源站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交付,我国半潜平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底管线铺设等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难关,超大型深水装备工程总包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钟文军说。

从弱到强:

FPSO总体集成技术能力全面提升随着海洋油气开发逐渐向深海、远海发展,铺设长距离油气回输管线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海上油气加工厂”——FPSO,它因造价高昂、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集成程度高、建造难度大,被视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将FPSO总体集成技术提升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方向,积极攻关不同类型FPSO总体集成和全产业链技术。在掌握超大型FPSO总体集成技术的同时,我国FPSO单点建造集成技术也获得了重要突破。2020年5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在青岛场地交付启航。

经过5年发展,中国海油拥有FPSO达到16艘,规模与总吨位均居世界前列,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力量,形成了从设计、建造、安装、调试到运营管理、升级改造的FPSO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实现了作业海域从水深16.7米到2000米、吨位从5万吨级至35万吨级、船型从普通型到圆筒型、系泊形式从多点系泊到单点系泊的全覆盖,抗冰、抗台风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型FPSO总体集成和全产业链技术获得全面提升。在中国海油FPSO产业横向辐射过程中,有力带动了国内造船、机电、冶金、信息等产业技术的发展。

从“洋”到“中”:

水下生产系统走向自主制造

水下油气生产设施,是海上油气田增强抗灾害性环境能力和降低开发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和行业趋势。水下生产系统由水下井口、采油树、中心管汇、跨接管、海底管线和立管等水下生产设备组成,与传统的海上油气开采方式相比,这种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更适合开发深水和边际油田。业界普遍认为,在深水油气田开发装备发展方面,世界海洋石油的“昨天”是干式井口、桩基平台,“今天”是水下井口、浮式平台,“明天”是水下生产系统。从1996年起,流花11-1油田等我国南海部分油气田,也陆续应用了水下生产系统,但几乎所有的工程开发均由国外水下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完成。早在“十二五”初期,国家把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作为专项工程进行立项研发,推动这项事业的大步向前。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将突破1500米水深和浅水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作为重点规划目标,加快推进水下产品国产化进程。2020年9月,在“深海一号”能源站船体完工前夕,由我国自主建造的首批1500米深水中心管汇成功交付,它的问世,意味着我国在深水中心管汇设备上的制造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离自主建造海上油气田的“海底工厂”又近了一步。

和国际上单台水下中心管汇至少15个月的制造周期相比,陵水17-2项目水下中心管汇的制造周期仅有11个月,而且是4台水下中心管汇同时开工、制造和测试,其工艺难度之高、质量要求之严和施工工期之短,不仅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打破了深水中心管汇制造的国际记录。除水下中心管汇外,陵水17-2气田开发所需的跨接管、PLET(海管终端)等70余台水下生产设备设施,均由中国海油自主建造。

2020年11月,中国海油与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流花29-1气田顺利投产。这是继荔湾3-1气田、流花34-2气田后,我国南海投产的第三个合作深水气田。在这个油田上,我国自主建造的水下生产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5年发展,我国水下生产系统从最简单的水下产品,慢慢向中高端攀援,逐渐完成了从简单的水下终端到复杂的水下中心管汇、从靶区是300米以下浅水到1500米超深水、从全部依靠进口到水下产品走出国门的跨越,基本掌握1500米水深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水下管汇等系列关键水下产品的国产化应用。

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及开发副总裁Tracy感慨道,“2013年以前,哈斯基投资荔湾3-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时,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而在流花29-1气田项目上,水下核心设备的制造者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B910化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b910.cn/N/39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天津石化拟建50万吨HDPE装置

天津石化拟建50万吨HDPE装置

7月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5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项目进行了环评公示。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5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南...

川发龙蟒布局锂资源深加工项目

        6月16日,川发龙蟒发布公告称,拟与中创新航、圣洁甘孜、眉山产投共同出资成立四川甘眉新航新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各方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甘孜州投建...

化工社网站邀请您参与《化工资源共享计划》

化工社网站邀请您参与《化工资源共享计划》

如果您愿意,这件事儿必定有意义开始会很难,我们努力让共享回归纯粹 1、什么是化工资源?包含但不限于:标准规范、范例图纸、辅助工具、操作规程、管理文档、报告模板等化工行业从业者、学习者适用的电...

总投资超730亿!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示

6月20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众参与信息公示。项目名称: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项目地点: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规划的“炼化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区”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项...

中化国际60万吨PDH/65万吨苯酚丙酮等项目103亿银团贷款正式签约

中化国际60万吨PDH/65万吨苯酚丙酮等项目103亿银团贷款正式签约

  2月3日,化工央企中化国际在上海举行碳三产业一期工程项目银团贷款签约仪式。本次银团贷款由中国银行牵头,7家金融机构参与,融资总额103亿元,将用于中化连云港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碳三产业一期项目...

工行投资300亿助力宝丰鄂尔多斯4×1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

  10月14日,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与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300亿元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副市长金武、秘书长史良,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峰、副行长曲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