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工头条 > 正文内容

山东能源盛安贝新材料项目:转型既“看得准”也“跑得快”

化工头条2022-07-08958
B910化工消息:

        短短两年,从煤矿关井到新材料项目落地,实现了从0到1到N的转变;

        外招内培专业技术人才,占到总人数的35%以上,原煤矿人员实现全部转型;

        自主创新,品牌知名度由“不为人知”变为“日渐显赫”……


1.png

        盛安贝公司是济北矿区第一个煤矿去产能转型的企业。几年来,他们瞄准新材料产业,锐意创新、积极行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闯”出了一条产业结构合理、运营模式成熟的新材料发展之路,交出了可喜答卷。


选项目  蹄疾步稳

        2018年10月,原葛亭煤矿煤炭资源枯竭,根据国家去产能政策,完成关井闭坑。煤矿关井后企业应走向哪里,是矿关人散还是转型新生?历史性的抉择又一次摆在了淄矿人的面前。

        “早在2016年6月,我们就立足于矿井转型,成立了盛安贝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曹桂宝说。饱受资源枯竭磨砺的淄矿人,骨子里早就形成了未雨绸缪的超前意识。在矿井资源枯竭的前期,他们就成立专班,开始调研转型项目。截至煤矿关井,他们共调研了机械加工、OLED新材料、薄膜太阳能等41个项目。

        干煤矿出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项目?难题再次抛出。“选择合适的项目,要从产业优势和产业基础两方面考虑。”采煤专业出身的该公司分管转型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姜珍华说起转型发展的经历语气坚定、思路清晰、头头是道。

        2.png

        对于转型,盛安贝公司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就是国有企业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经过反复权衡,他们最终瞄准了市场需求量大、研发门槛和科技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OLED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正因为这个项目的科技研发门槛较高,很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姜珍华介绍,有很多企业也看好了这个项目,但都碍于研发投入高、产品见效慢等原因,长期处于观望状态或者直接退出。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项目确定后,盛安贝一班人不等不靠,马不停蹄地投入项目建设中。设立研发中心、建设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建立中试量产基地……经历两年多的摸索推进,2020年10月,能够生产20余种产品、年产量10吨的中试基地正式投产。高效的推进速度,使得盛安贝公司一举成为区域内产业转型的“领跑人”。


育人才 内外兼修


3.png 

       近段时间,3名毕业不到2年的高校毕业生被破格提拔为项目部专业负责人的事在厂区内传为美谈。这是该公司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转型首先是人才的转型。作为专业跨度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新材料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核心竞争力。”曹桂宝说,OLED材料一般分为原材料-中间体-粗单体-成品材料,生物制药也分为原材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4个阶段,目前他们主要是从事OLED中间体到粗单体以及生物医药中间体到原料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他们借势借力,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定向培养新材料专业人才。同时,他们通过猎头公司平台,向社会招聘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积聚力量。

4.png

        作为煤矿转型企业,既要安置原来的煤矿工人,又要培养新材料产业的专业人员,如何实现两者互补对冲,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采取‘分类甄选、定向培育’的办法,分批分步进行培养转型。”姜珍华说,他们从煤矿留存人员中选择一批年轻化、知识化,发展潜力较大的人员,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实现专业人才的转型。两年来,该公司累计培养内部专业人员30余人,成为各个环节的骨干力量。

        同时,针对煤矿其他转型人员,该公司结合以往岗位特点,通过重新培训上岗的方式,安排到采购、生产、销售、设备维修等相关岗位。至此,曾经的“煤黑子”华丽转身,成为新材料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占市场  双管齐下


        “强有力的市场销售是产业发展、延链提升的根本保障。”姜珍华说,面对一个全新的高科技产业,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最根本的是靠过硬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

        高科技产品研发,必须站位高、看得远,盛安贝一班人深谙此道。在项目设立之初,他们就在南京江北新区国家级产业孵化基地建立研发中心,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实现人才集聚,承担项目的研发功能。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他们逐步增加投入研发经费,将研发中心升级为新材料研究院,实现自主研发、承揽CDMO项目、开展数据分析三方业务保障。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经过近两年的经营,南京研究院共研发出OLED和医药新材料产品28种,申报专利21项,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技术研发结出的‘金果子’不仅为开拓市场提供了产品和技术储备,更为打造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着一本本的成果证书,姜珍华信心满满。

5.png

        一手抓科技研发,一手抓质量管控。该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势,建立了适合行业要求的GMP质量体系和EHS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内外多家供应商的审计认可。他们采取“横向管控”和“纵向贯穿”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分工、细化流程、制定标准,以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实现全流程盯靠、全方位管控。截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OLED和生物医药新材料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凭借着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盛安贝公司很快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他们先后与韩国斗山、日本住友化学、国内药石、威凯尔和博瑞医药等企业建立了供需合作关系,与万合医药、乐威医药、皓天科技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通了“研产供销”流程,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项目产业化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该公司新材料产业通过中试孵化实现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利润500余万元。


(来源:盛安贝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B910化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b910.cn/N/57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新凤鸣60万吨/年智能化、低碳差别化纤维项目全面投产 涤纶总产达500万吨

新凤鸣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益化纤年产60万吨智能化、低碳差别化纤维项目11月17日全面投产。该项目建成投产,标志中益化纤形成年产60万吨涤纶长丝产能,同时也实现了公司500万吨的涤纶长丝产能,这将...

总投资超730亿!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示

6月20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众参与信息公示。项目名称: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项目地点: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规划的“炼化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区”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项...

内蒙古创蒙能化6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项目环评公示

  近日,内蒙古创蒙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精细化工气化岛及6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该项目占地1049亩(初选至纬五路南原安隆化工南区及宝臣天成项目部分用地),以煤为原料生产合...

原料短缺 美国MDI市场供应趋紧

  由于异氰酸酯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短缺,美国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供应面临进一步紧缩。  陶氏和科思创最近宣布其美国MDI工厂出现不可抗力,而亨斯迈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盖斯马的MDI工厂正遭遇部分...

化工在线:三聚氰胺行情创年内新高

  今年以来国内三聚氰胺行情从低迷到强势反弹,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的好戏。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价格持续震荡下行,创造了罕见的历史最低价。下半年开始触底反弹,尤其是进入10月以来行情持续上涨,近期更是突破7...

国际首创“柴油吸附分离技术”百万吨级装置明年底投产!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大型炼化项目的相继投产,我国原油加工能力持续增加,2019年已经达到8.6亿吨/年,炼油能力过剩、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受高端化工产品需求增加的影响,低碳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