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升级石化园区,培育产业集群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加速了变局脚步,全球石化行业也正在经历疫情的考验,还面临着世界市场下滑,大宗原材料和石化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域政治动荡等多种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打乱了人们正常工作节奏和社会生活秩序,全球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今年的国际环境、经济形势以及遇到的各种挑战都是新世纪以来甚至是近百年来最严峻的。
在这样一个大变局时代和经济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十四五”即将启幕。在新的5年里,化工园区要坚持绿色化、智慧化、一体化发展,向高水平迈进,积极参与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创建工作,力争涌现出更多绿色示范、智慧示范园区,在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当前,石化行业已具备了建设现代产业集群的较好基础。据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的统计,目前我国676家化工园区,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有14家;500亿~1000亿元的有33家;大型化工基地,即500亿元以上产值的占园区总数的7%左右。尤其是国务院发布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之后,沿海的七大石化基地,具备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和实践的经验来看,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是发展现代经济很重要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做过一个统计,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入园率超过50%。但从总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来看,只有一半左右的入园率还不够。下一步,按照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部署,随着危化品企业搬迁入园工作的推进,入园率在“十四五”期间还将有较大提升。 从产业链的协同效果,石化企业和产业规模的集中度、管理水平,以及入园企业的质量来看,上海化工区、宁波石化区、南京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石化区等走在了其他园区前列。正在建设的大连长兴岛(含西中岛)、古雷半岛等几家成长性强的石化基地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潜力足。从西部宁东现代煤化工示范区、榆林现代煤化工集聚区具备的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来看,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基础也是比较好的。 而创建这种世界级的石化产业集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十分重要,化工园区发展,要遵循“六个一体化”管理理念。同时,园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也很重要,因为石化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特殊性,要求园区管理队伍既要具备化工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产业链协同和延伸。目前看来,国内还是有一批优秀的园区已非常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智慧化工园区的创建也是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2016年,聊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和嘉兴港新材料产业园成为首批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目前,包括试点示范和创建中的一共有50多家园区,而且绝大部分园区都已认识到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可以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对园区内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点都可以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是园区实际运行中,切实有效的管理平台。 园区认定推动整改提升 当前,现有的676家化工园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前几年在全国统一制定一个标准来认定,不符合现实状况,也是有难度的。因此,这几年,有些省市率先开展化工园区的认定工作。去年底,山东的认定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原来的199家园区认定为85家,也认定了一批重点监控点,这些做法值得其他省市借鉴。在山东的带动下,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河南、河北、辽宁等省都在推进园区的认定工作。 认定的过程,也是一个督促和整改提升的过程。各省先行推动认定工作,带动了许多园区发展质量、产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国家的认定导则正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等国家统一认定标准出台之后,园区不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进行认定,便意味着要控制总量。在我国的676家化工园区中,产值在100亿元以下的,还有405家,占60%。无论从规模、产业协同还是产业发展质量以及管理水平上来说,都良莠不齐。不达标的园区,从产值总量、规模分布、协同效果来看,也都存在差距。 可控制总量不能人为划一条线,不能按照主观想象去进行总量控制。应该先制定标准,认定符合标准的园区,予以认定保留。然后要看经过认定之后,全国有多少规范的园区,再实事求是地根据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来定。因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园区的数量如果不能承载我们经济和国家发展需求的话,主观地进行总量控制和迁移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制定了认定标准之后,应该组织专家来进行考核和认定,建议把园区分成三类。 一是认定过程当中符合标准达到要求的,予以认定。 二是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以及在整个石化行业的规划布局当中,有着关键作用的园区,可能在认定过程距离严格的标准有一些差距。针对这类园区,专家应该提出整改意见,给予一定时间,让其进行整改提升。经过整改提升达到规范标准的园区,也应当予以认定。 三是现存问题比较突出,与标准差距很大,也不符合规划布局的部署和要求,不予认定、甚至关停取缔。 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对全国石化园区的认定工作,已经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现在正在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制定化工园区的一些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国标《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导则》《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团标《绿色化工园区评价通则》《危化品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化工园区应急事故池建设标准》已正式发布,以《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为引领,一批化工园区开发建设与智慧化管理标准也已经开启了编制工作。 “十四五”重点:“5+5+65” “十三五”期间,化工园区取得了诸多成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我国化工园区要瞄准三方面发力,实现“5个50”,以实现建成现代产业集群的目标。 一是要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即产业提升创新工程、绿色化工程、智慧化工程、标准化工程、高质量示范工程。 其中,创新是重点工程之首位。虽然有些园区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大部分园区若按照培育现代产业集群要求来看,在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协同效果集聚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智慧化工程和绿色化工程方面,我们之前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绿色发展和智慧园区是未来全行业的发展重点,在国家发改委督导下,希望具备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在标准化工程方面,由于园区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和规范,标准化工作必须要推进。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各地就可以按照这些标准去建设和运营园区,整个园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就会有较大提升。在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方面,“十四五”期间,我们准备推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化工园区。 二是要重点培育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这五大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包括渤海湾区、杭州湾区、泛大亚湾区、湄州湾区以及西北地区的能源金三角区域。随着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建成投产和产业链延伸、产业集聚度的提升,我们要在沿海的“四大湾区”中培育中国版墨西哥湾、裕廊岛世界级石化基地和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同时,在能源金三角区域,要培育我国未来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三是要重点培育65家石化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区,包括35家石化基地和30家专业化工园区。这些园区以沿海沿江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产业高端、管理规范、排放达标的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为基础,并涵盖了内陆一些具备条件的石化基地。这些专业化工园区规模不一定很大,但产业链协同要好,专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要高。 “十四五”末,建成50个科创中心,创建50家绿色化工园区,新建50个智慧化工园区,颁布50项园区管理和建设标准,开展50家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 “双循环”中实现产业重构 今年以来,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全行业营业收入下降了11.9%,利润总额下降了58.8%,进出口总额下降了14.8%,这种三组数据同时大幅下降,在石化行业历史上是首次出现。从前一阶段40多家跨国公司发布的上半年财报看,业绩同样受到严重影响,这也说明疫情影响是世界范围的。这样一来,世界经济、石化产业必然会加速重构,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大启发,即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石化产业来说,一方面,我们一直在重构,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推进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进自身重构的过程当中,也在跟世界互动;另一方面,从多年来石化产业存在的大量贸易逆差、尤其是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大量依赖进口来看,石化产业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大循环发展格局确实没有形成。因此,这些年的产业结构在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下一步,行业要认真贯彻和深入理解国家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从石化产业现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来看,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有着现实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空间。2019年,全行业贸易逆差超过2600亿美元,如此大的贸易逆差,再加上目前国内基础化学品、大宗化学品一直处在过剩状态,但高端化学品,特别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一直依靠大量进口,这说明石化产业双循环格局不畅,高端石化品短缺是最大短板。 下一步,全行业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跟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互动,包括跟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化工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要尽快通过创新以及产业链的延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贸易逆差降下来。 同时,还要注重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虽然现在总强调,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公司,但是我们化工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能力跟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总而言之,在未来这种重构和发展过程当中,还是要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高端化差异化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