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化“两化”搬迁二期项目进入前期实施阶段
天津启动“两化”搬迁改造,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相结合的高端绿色石化产业链搭建完成。今天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看迈向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今年6月底,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七套装置全部试车成功,标志着“两化”搬迁一期项目全面投产。一期项目,以180万吨甲醇制烯烃装置为龙头,每年将生产乙烯33万吨、丙烯35万吨,这也让渤化迈入了现代绿色石化企业梯队。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让入职石化行业17年的郝怡臣,特别有感触。
作为“老牌”的全国综合性大型化工制造企业,天津大沽化工、渤天化工两家公司,分别坐落在塘沽和汉沽的中心城区。化解安全和稳定风险,优化产业布局,2016年,渤化集团决定实施“两化”搬迁改造工程,将两家企业从人口密集区搬到南港工业区,对标行业领先水平转型升级,投资294亿元,在占地3.05平方公里的新址上,开启全新渤化的建设新征程。规划之初,项目就本着“多元化、轻质化、低碳化”推进烯烃原料的路线,重点发展氯碱化工和石油化工两大产品链,构建现代高端石化产业集群。为此,在南港工业区建起来的新工厂,铺设了3000多万米电缆,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加装了5G基站、传感器等智能设施,搭建起物联网,建设安全应急管理、生产管理、数字资产、大数据等六大智能平台,打造“全维度数字化、全过程可视化、全信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的“五化一体”的全新智能绿色工厂。
按照规划,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项目由原来的氯碱化工为主,升级为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相结合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二期项目,锚定绿色、高端、新材料,规划了烧碱、乙烷制乙烯等六条新材料产品线,服务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行业。搬迁之前,原有的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三分之一是电石法,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搬迁后,淘汰了这些工艺,重新搭建了石油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生的部分产品正好作为氯碱化工的主要原料。
按期推进项目,“两化”专门成立了8个专班,分别承担安全环保、项目建设、智能平台搭建等工作。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专班从零开始,筹建项目、引进新技术、全力推进工程建设,2021年5月,低温乙烯储罐项目建成;同年6月,变电站通电,商用罐区和码头开始商业化运行;2021年11月,项目全面建成。2021年12月,烧碱、聚氯乙烯装置试车投产。企业实现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7%,污水减排65%,氮氧化物减排98%,二氧化硫减排99%,达到行业领先的环境保护水平,实现环保升级目标。作为渤化发展总经理助理,郝怡臣负责着企业的全流程生产,一个月来,他带领团队梳理了144项攻关课题,调动工艺、安全、环保、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逐一攻关。眼下,聚氯乙烯产品质量提升,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大家对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一一调整,产品配方不断优化,产品纯净度、色度进一步提升。
以“渤化”为龙头,把南港工业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天津经开区绿色石化产业促进局,谋划形成了总投资近800亿元延链补链强链储备项目。渤化新材料产业园投产的同时,工作人员围绕大项目,以原料招商引集下游企业。最近,全国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商,台湾见龙公司就成了渤化发展的新邻居。渤化发展单套装置年产45万吨苯乙烯,台湾见龙公司以此为原材料,进行深加工,两家企业之间建立管道,原材料生产出来,通过管道可以实现隔墙供应,这个项目总投资近10亿,近期就将开工建设。
眼下,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进入前期实施阶段,先期规划了氯碱一体化二期项目三套装置,筹备组对潜在技术供应方进行调研,召开专家评审会,确定工艺路线。年底前,三套装置的初步设计都要完成。到2025年,二期先期启动项目,建成投产。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环渤海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按照规划,到2025年,南港工业区将新增2至3家产值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产值超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力争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建成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基地。